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

【人文空間講堂】小編課堂筆記:國際特派員的新聞養成

【國際特派員的新聞養成】昨晚開課,
其中有許多新聞相關科系的學子,期待陳玉慧老師分享她獨一無二的特派員歷程。
老師一開始就開宗明義指出:新聞沒有真相,只有靠近真相。
記者的第一要務是對任何事物存疑,才能挖掘出最接近事實的報導。
她在課堂上請大家思考:為什麼台灣沒有國際新聞?不重視國際新聞?
為什麼在台灣,國際新聞的寫法也變得像是國內新聞?

新聞的寫作也有要領。
在傳遞給讀者的訊息裡,如果只是單單的陳述,那就會成為一篇沉悶的報導;
報導中必須有“juice”,那是吸引大家去看的點,
成功的吸引讀者後,才能有效傳遞訊息。
她建議,準備訪談時,手上一定要握有「別人沒有的問題」,
要讓受訪者感受你和其他人的不同;
在撰寫報導時,要多從人性的角度去觀察,寫出的文章才會生動。

90分鐘,陳玉慧老師侃侃而談她的「第三個情人」,新聞工作,
在課程中,感受她的熱情、她對追尋事實的鍥而不舍,
最後,她也鼓勵在場的新聞學子,能為台灣帶來下一個輝煌的新聞時代。



老師笑談她「跑新聞」的開始。

不會講廣東話,不會沖洗照片,卻都硬著頭皮說會。
她說,她不是鼓勵大家捏造履歷,而是當你有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時,就自然而然會想辦法去學習、克服困難。


老師認為,擔任一位記者,最重要的就是質疑精神,
即使是看似精準的數據,也都不可盡信。
她說,這是她從歷史課中學習到最重要的一件事。

大家專注地聽講、認真做筆記


學員向老師提出問題:
當報社或主管的要求,與自己想報導的意願相違背,甚至是衝突時,該怎麼取捨?

老師回答: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主觀看法,報社也有。
新聞務求的是最接近事實的客觀報導,
如果接收到太過偏頗的指令,也只有掛冠求去。

老師簽書的同時,學員仍意猶未盡地向老師提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